第 5 章(【问题大了】...)_盛唐小女官
书汇小说网 > 盛唐小女官 > 第 5 章(【问题大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5 章(【问题大了】...)

  三娘如愿出去玩了一天,开心得一回到家就蹦进她阿娘怀里,手舞足蹈地说个没完,从自己听了什么故事讲到自己都吃了什么。

  最后还把王维大夸特夸了一通,直说自己从未见过这般好的人!

  为了不让王氏念叨她以貌取人的毛病,她还现学现卖地背起了她长兄路上背过的诗表示自己也有欣赏别人的内在美,并问王氏:“茱萸是什么东西?九月九要登高的吗?阿娘,我也想去!”

  王氏被她吧啦吧啦一连串话弄得头疼,无奈地说道:“你怎么什么都想去?今儿你才出过门呢。”

  “今儿和叔一起去的,重阳要和阿娘去,每个人都要去!”三娘还有理有据地把人王维的诗给改了词,“遍插茱萸一个不少!”

  王氏心道,怎么能一个不少,你阿耶还在外头来着。

  不过丈夫郭子仪回来得少,不仅夫妻俩分隔两地,孩子们见到他这个父亲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也难怪三娘压根没把她阿耶算进来。

  郭子仪作为从四品的都护府二把手,其实可以把家眷接到任地去,不过考虑到边境苦寒,七个孩子最大的也才十一岁,郭子仪在郭家祖父致仕后便把她们母子几个安排到长安,这几年只在有职位调动或回京述职时能回来小聚一段时间。

  佳节将至,王氏也有点想念远在边关的丈夫了。

  重阳算是大唐三大节之一,到时候连官衙都会放假,出游的人摩肩接踵、多不胜数,自家小孩儿总不能全困在家里。

  王氏考虑片刻后便说道:“回头我与你祖母商量商量。”

  三娘得了王氏半肯定的答案,马上快快活活地去把这好消息告诉家里每一个人。

  往年郭幼明等人也会去凑热闹,本不觉得有多鲜,她迈着小短腿兴冲冲跑来报喜,竟也莫名添了几分期待。

  郭家祖父还和三娘回想当年自己在地方上登过多少山、遥望过多少次故乡。他可是当过四州刺史的人,地方经历可丰富了。

  三娘听得津津有味,并且积极追问哪里的山最高、哪里的水最甘甜以及地方上都有什么样的厉害人物。

  每说到精彩处,她那张嫩乎乎的小脸蛋上写满由衷的惊叹,极大地增加了郭家祖父的诉说乐,叫他忍不住搜肠刮肚多回忆些有的事讲给孙女听。

  三娘听了一脑子地方闻,回去以后心里还是痒痒的,翻出自己每天练字用的墨开始在纸上写了起来。

  遇到不会写的字,她便蹬蹬蹬地跑去寻她阿娘或祖父问怎么写,问明白了又蹬蹬蹬地跑回去接着往下写,一天到晚跑来跑去竟也不嫌累。

  这般忙活了几天,三娘总算是把她祖父提及的地方闻统统记了下来。

  她拿起自己写的《郭刺史见闻录》左右,觉得自己的字经过这段时间的勤学苦练总算已经整齐了许多,不再是最开始那歪歪扭扭的模样了。

  三娘抱着自己好几天的辛劳成果跑去找祖父献宝。

  郭家祖父见她捧了厚厚一叠文稿跑过来,不由问道:“晗娘拿的是什么?”

  三娘用力迈过对她来说有点高的门槛,径直跑到郭家祖父身边举高文稿给他:“祖父说的,我都写下来了!”

  郭家祖父微讶,接过文稿仔细了起来。

  唐人为官讲究“出将入相”,文武官员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无论是文官想转武官还是武官想转文官,只要符合对应的选拔条件即可。

  郭家祖父就属于文官武官都混过的那种,他身高尺,声如洪钟,胡须还挺茂密,起来更像个武将。

  可他后来历任四地刺史,文辞方面的能力其实早就给练出来了,叫他自己写可能写不来,让他品评一二还是轻而易举的。

  郭家祖父仔细品读起了亲孙女写的《郭刺史见闻录》,只见她居然把他提及过的吉、渭、寿、绥四地的重阳风俗都记述出来了,地名、人名、事件都写得清清楚楚。

  他读着读着眉头越扬越高,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盛,最后放下文稿抱起三娘哈哈大笑:“来我们郭家生出个才女来了!”

  三娘见祖父这般高兴,自己也很快活。只不过她还是认真分辨道:“都是阿翁讲的,不是我想出来的。”

  既然都不是自己想的,哪里能算才女呢!

  “你能写出来就很了不得了。”郭家祖父拿郭幼明给她举例,“你我给你叔讲了百十次,他能写出什么来?”

  最近手头紧、正准备过来跟自家亲爹讨点钱花的郭幼明:“………”

  我真不该在这里!

  郭幼明在收回脚和不收回脚两个选项中挣扎片刻,还是抵不过好奇心迈开脚跑过去爷孙俩到底在聊啥、怎么会殃及他这无辜的池鱼。

  郭家祖父正好想敲打敲打自己这个幺儿,便把三娘写的《郭刺史见闻录》递给郭幼明,嘴里还不忘教训道:“你你都十四岁了,文章能写成这样吗?”

  说实话,三娘的岁数摆在那,真要说她能写出什么绝世奇文来那肯定是假的,充其量只能说记述得挺顺溜而已。可光是能把文章写顺溜这一项,已经远超许多人了!

  君不见许多人好几十岁了,写起文章来还是磕磕绊绊的,憋半天都憋不出三句话来。郭家祖父边捋着花白的胡须,边睨向自己表情变得很精彩的幼子。

  郭幼明的脸色确实非常精彩。

  就,最近他一口气把论语抄了十遍,感觉自己的一手字总算能了,不至于再被五岁小侄女比下去,于是又开始每天呼朋唤到处浪。结果他还没放纵几天,他这宝贝小侄女又给他来了一记痛击——

  谁来告诉他为什么他宝贝小侄女不止一手字进步神速,连文章都已经会写了?!

  郭陷入了强烈的自我怀疑之中。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啊?

  郭幼明一脸绝望地向自家小侄女,隐隐感觉自己以后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本来嘛,他头上那么多兄长在,怎么都轮不到他来努力,他只要赖在亲爹身边混吃等死就好了,每天跟着朋们到处玩耍不香吗?为什么要辛辛苦苦读习武?

  可现在问题大了。

  以前他这宝贝侄女顶多只是背诗比别人快一点,口齿比别人伶俐一点,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她居然还要舞文弄墨!

  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才好哟!

  三娘一点都感受不到自家叔的绝望,见郭幼明差不多该完了,哼哧哼哧拖出桌案边放着的梆子给郭幼明一个惊喜:“叔你,祖父让人做好了,正准备等会让人挂到你房间外面去呢!”

  郭幼明:“………”

  这一天,生无可恋是郭家小脸上出现最多的表情。

  即使郭幼明再不情愿,郭家祖父还是让人把那能够敲得老响的梆子给挂到他房门外。

  三娘开开心心跟过去悬梆现场。

  郭幼明连钱银都不讨了,大步迈开腿追上去将跑得格外欢快的自家宝贝侄女捞起来:“阿晗啊阿晗,你别老欺负叔行不行?”

  三娘回答得掷地有声:“不行!”她说完后又觉得有点儿不对,这种事怎么能承认呢?三娘乌眼珠一转,麻溜改了口,“阿晗才没有欺负叔!”

  郭幼明唉声叹气地说道:“晚了,叔已经伤心了。”

  叔侄俩你一言我一语地嘀咕着走远。

  郭家祖父目送一大一小的身影消失在视野里,才拿起文稿翻来倒去地,着着忍不住露出藏不住的笑容。

  郭家祖母向氏进屋时瞧见他那笑,差点都想退回去当没来过。没办法,任谁见个尺大汉笑成这样心里都会有点发憷。

  “你这是怎么了?”

  毕竟是这么多年的老夫老妻,向氏终归还是走进去坐到郭家祖父身边追问。

  郭家祖父便把三娘写《见闻录》的事给他讲了。

  比起讲究韵律的诗赋,写这种记叙文章算不得多厉害,可那可得是谁来写。他孙女今年才五岁,谁知晓了不得夸一句聪慧过人!

  一想到这儿,郭家祖父就有点坐不住了,二话不说起身换起了衣裳。

  向氏都被他弄糊涂了,跟着起身问道:“你要去哪?”

  郭家祖父边套外袍边说道:“我去趟宣平坊,贺学士在不在家。”

  得了宝贝谁不想跟人炫耀一下?尤其这宝贝还是他的亲孙女,他自然更加按捺不住炫耀的心思。

  既然他们家晗娘有这样的天赋,那他肯定得出去广而告之。以后说不准能给晗娘找个格外出众的孙女婿呢?

  上个月贺学士可是给他孙女赠了字帖,如今他孙女的字大有进益,他不得去感谢一二?最好还能讨几句点评回来鼓励鼓励孙女再接再厉,往后多多读习字当个真正的小才女。

  向氏听了丈夫的打算,忍不住说道:“人贺学士怎么得空这种小儿文章?你也不怕丢人!”

  郭家祖父道:“我这不是自己去拜访贺学士吗?就算贺学士今儿不见我也没旁人知道啊,能丢人到哪儿去?”

  向氏道:“你总说郎没脸没皮,担心他把晗娘给带歪了,我郎和晗娘都是跟你学的。”

  郭家祖父才不搭理老妻的调侃,整好衣襟后便把文稿往袖里一揣,龙骧虎步地往宣平坊而去。

  不知道的人了会以为他是去找人干架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hui8.cc。书汇小说网手机版:https://m.shuhui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